小程序&&公众号
资讯首页 行业风向 楼市动态 项目审批 土地市场 工程进度 媒体看地产 专家看地产 业内看地产 广播节目 视频栏目 报纸专版 房协动态

【陌爷地产圈】集中供地后,投资经理平均要跟8块地,你饱和了吗?

2021-04-19 09:50:29 来源:陌爷地产圈 点击 评论

2021年,对于很多投拓人员而言,工作模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一线投拓而言,在以往的工作节奏中,上半年围绕拿地,下半年围绕复盘

而一年供三次新政出台后,原本以为是一年干三个月,可实际是:

拿地前忙着做地块整理,无休! 挂牌后忙着做可研,无休! 拿地后忙着谈协议,午休!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一年供三次,三次干一年!

而且无论对房企还是对投资经理而言,能够拿地的机会变少了,以前分布式供地,这次拿不到,下次调整策略总是还有机会和希望的而对于三次集中供地,每次集中供应都需要仅仅把握,能够留给你完成KPI的机会也就三次

这里还不排除部分城市12月最后一波集中供地,算上的话实际是两次机会

正是这种供地模式下,房企和投资经理都是满满的焦虑感,而这种担心拿不到地的焦虑感是可怕的

1、热点城市会发生恐慌性抢地现象,推高土地市场热度,与调控和政策初衷相悖

2、对于投资经理而言,工作强度以及满满的焦虑感,会侵蚀投资经理的工作热情

3、多宗项目同时跟进会让投资工作变得机械化、流程化,最后衍变成一项体力活,毫无成就感

现值四月,很多重点城市已经公布了第一批集中供地名单,多的城市高达70余宗,少的城市也是20余宗
我们以平均每个城市集中供地40宗,每个城市5个投资经理来看,在4月基本上每个投资经理需要跟进8宗地块,且报告、上会、参拍流程重合

工作强度直线翻升4-5倍,整个四月份基本都是加班月

集中供地后,不仅是对投资经理造成了巨大的工作量负荷,房企内部的其他条线如成本、设计、营销等也是苦不堪言,喋喋叫苦

集中配合投资拿地成为城市公司的整体导向,无奈漫漫加班夜………

集中供地后,投资变得有多焦虑?身边几个案例缩影:

缩影1

某TOP50房企投资总监,年芳35岁,算得上是大龄黄金单身男,给自己定的2021年目标是拿地和脱单,以前热衷于各大相亲市场和朋友聚会
但自从集中供地后,每天都在忙着梳理地块、带集团领导看地、写报告、上会等,年后基本午休
最近开始变得难受和焦虑,说是一直撩得几个妹子对他态度越来越冷淡,让他不知所措,原因是他每天熬夜加班,不见人影
无奈最后决定拿地要紧,脱单这事看缘分!投拓狗就应该与电脑相伴!

缩影2

某投资经理,入行三年,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毕业,当初满怀期待进入房地产这个投资拓展这个岗位,希望能够利用专业专业知识大展拳脚

资质聪颖,属于一点就通的那种类型,比较高财生,学习能力强

但是从事投资拓展工作三年后,当时的工作激情也基本消退了

尤其是最近的一波集中供地,长期且不间断的重复做招拍挂地块,同时所在城市公司又没有收并购和勾地的拿地渠道与途径

在重复做了16块地的可研报告后,变得越发迷茫且焦虑,考虑开始转行,近期在找房地产基金和地产信托的工作机会,以谋求一次转型

集中供地模式正在改变着投拓人员的工作模式与工作节奏。另一方面,不同房企也开始慢慢分化,总结下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类:

战略意图坚定,不仅高频全面参与而且收益指标匹配市场收益率
以绿城中国在杭州和宁波的拿地动作和模式为典型代表,属于区域深耕、做规模跑流量型,集中供地后,这一类房企势必是最大的赢家

第二类:

避免在集中供地的主战场正面竞争,选择迂回战术,在非集中供地城市侧面突破。这一类房企主要是以规模小但决策灵活的公司为主

第三类:

战略不够清晰,收益指标高且背离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房企,这一类房企统称为“焦虑型房企”
首先是面对集中供地的拿地思路和策略不够清晰,其次是无策略参拍导致工作量倍增,最后苦的是一线投拓人员

用微信扫一扫,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热文排行

热门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