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
资讯首页 行业风向 楼市动态 项目审批 土地市场 工程进度 媒体看地产 专家看地产 业内看地产 广播节目 视频栏目 报纸专版 房协动态

中央美院教授韩文强:旧建筑不是白纸一张,是历史的活化

2024-01-17 16:33:05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点击 评论

本期人物:韩文强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

祖山木佛博物馆设计师

在建筑圈,大家对他并不陌生。

他主持设计的“曲廊院”问世并迅速在社交网络“刷屏”;此后,“扭院儿”“叠院儿”“折叠院”等老四合院改造项目经他之手重获新生;“木佛博物馆”“有机农场”等具有差异性的项目同样获得了业内极高的评价和具有权威性的奖项。他的作品还获得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亚建协建筑奖、Archdaily全球年度建筑奖、LEAF欧洲杰出建筑奖等建筑大奖。

他就是韩文强,一个尊重建筑并将建筑幻化出生命的建筑师。

中房报记者 李叶 北京报道

木佛博物馆开馆后,河北秦皇岛祖山济心寺内涌入了大量此前并不常见的年轻人。

在这个将传统元素与未来感融合的微缩宇宙内,有人惊叹于建筑与佛像结合的精妙,有人在特别的光影结构中感悟,也有人因视觉上的冲击产生分享欲。

在网络上,这座特殊的寺庙博物馆也引发讨论,有人发出“庄严肃穆且赛博”的感叹,有人觉得这样“不传统”的寺庙很“酷”。

除了对建筑作品本身的关注外,人们也将目光再次聚焦到它的设计师——韩文强身上。

在建筑圈,大家对这个名字可能并不陌生。

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硕士毕业后,韩文强留校任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2010年,韩文强创立建筑营设计工作室(Arch Studio),任主持建筑师。2015年,其主持设计的“曲廊院”问世并迅速在社交网络“刷屏”;此后,“扭院儿”“叠院儿”“折叠院”等老四合院改造项目经他之手重获新生;“水岸佛堂”“有机农场”等具有差异性的项目同样获得了业内极高的评价和具有权威性的奖项。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必然。这些建筑总是吸引着外界的眼光,成为所谓的“网红”打卡地。

不过,比起“网红”级的代表作品,韩文强更像隐藏于幕后的实践者。对于设计项目的“出圈”,他表现得十分淡然。他说,我们对“受欢迎”这件事从来不会有特别强烈的诉求,主要是想把每个项目做好,希望通过空间跟人们产生共鸣。

2023年9月底,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一行人来到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建筑营设计工作室内,见到了这位隐于建筑之后的设计师。在谈起他的每个建筑改造项目时,韩文强总会沉思片刻再娓娓道来,言语间是为人师表的文雅,也有艺术家般的专注。

关于“新与旧”的探讨,他认为,任何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历史是水的源头,未来是水的流向,现在是水经过的地方,所以创新是一个不断向前演进的过程。

面对不同的声音,他也能泰然处之,“一个设计师的成长绝对不能孤芳自赏,要在不断的沟通协调中获得平衡点,然后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共赢。”

“寻常的花”

木佛博物馆

佛学中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故事是这样讲的: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话,只拿起一朵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令人惊叹的木佛博物馆同样诞生于“一朵朵寻常的花中”。

木佛博物馆建设的初衷,本是为了给海外归来的香樟木佛一个家。

这批香樟木佛最初是由一位日本藏家从浙江东阳订购,总共700多尊,在日本的寺庙存放多年后又在各种机缘巧合下重新回流到了中国,最终在祖山济心寺进行安置。

在接到木佛博物馆项目委托之后,韩文强带领他的团队对济心寺内外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木佛博物馆的位置被安排在济心寺最后面的三座大殿内,主殿空间开阔,近20米高,进深大概有16.8米。如何将尺寸不一的各种佛造像整合在一起,让它们适配如此高大的空间,并且让人在浏览造像艺术时,对佛教文化产生思考,是做这个项目的挑战。

经过构思,韩文强和团队决定在大殿当中内置一个空心的佛塔,然后通过佛塔纵向展示各种不同尺度的佛像。由于香樟木佛颜色深浅不一,他们希望塔本身能成为一个更大的木质雕塑,来中和佛像的色彩差异,所以在壳体结构外层都贴上了木质的表皮。

在光线上,塔内搭配了智能照明来保证所有佛像都能够有光源变化,让该空间产生一种中心性,同时又拥有一个相对丰富的、弥漫开的状态。

木佛博物馆

在佛塔的外侧,设计师们还重新整理了原有建筑的走廊,让它形成立体循环的路径。

“因为有了塔,人们就会产生转塔祈福的行为。所以,在塔身的外侧设计了镶有《金刚经》的经文,人们转塔的过程也就成为理解、感悟佛教深奥思想的过程。”韩文强说,佛塔的顶部夹层作为圣观音堂,透过窗格,能够看到群山,天气晴好的时候甚至能看到远处的大海。

韩文强希望,当人们进入佛塔内部便会感受到,那种以曼陀罗作为意向的,佛教世界里“万象森列、圆融有序”无尽蔓延向上的格局。

说起来容易,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却是一步一个坎。

比如,看似简单的在壳体结构外层贴皮的工作,做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

“记不清跑山上多少遍了,光是贴木皮就要反复试验。”韩文强介绍,一个二维的长条木皮,贴在三维的曲面上,要达到一个比较柔顺的状态,需要施工人员细致的操作。虽然施工进行到这一阶段前我们就预知了它的难度,也做了1:1的等大实体模型来指导工人实施,但在施工现场还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工人还是会以最方便的角度去考虑实施。

最终,韩文强和团队采取的解决方法是,把所有的木纹拼贴方式绘制成一张图让工人照着执行,设计师也亲自到现场指导。

木佛博物馆建造过程

“每一次去工地都会出现大量问题,不得不焦头烂额的解决。因此,在它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难安静的去欣赏这个空间,更多是看到它的不足,然后通过现场沟通让它更趋近于完美的状态。” 韩文强坦言,这个过程,好比看着一棵树从土地里发芽,然后一点点长成,等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时候,反而没有那种第一眼看到这棵参天大树的惊讶感。

“新与旧”

对于佛塔设计上的创新,韩文强表示,我们用当代的设计语言来诠释一种传统文化的精神,不过所谓的“创新”并不是拍脑袋凭空设想一个博眼球的设计,而是从佛文化里提取原型,包括佛塔、曼陀罗、经卷、洞窟等,从历史原型的基础上生发出新的变型,让新生于旧,激发当代的新体验。

实际上,在韩文强的众多建筑作品中,也一直贯穿着“新与旧”的主题。

以获得 LEAF欧洲杰出建筑奖“年度改造项目”奖的“曲廊院”为例,它的前身在一座荒废许久的传统大院子里,是一个占地450平方米的“L”形小院,小院内包括5座旧房子和几处临时搭建。初次被发现时,这里墙塌屋漏一派败落的景象。

韩文强在对这里进行改造时,理念十分清晰:修复旧的、植入新的。他认为如果只是将原来的全部保留,不做一点融入当代的改造,并不符合当代人功能需求和生活习惯。

曲廊院的建筑改造,保留了南北房原来的房顶、墙面,包括原有的灰色地面,空间的整体状态朴素、东方;新增加的部分则巧妙地将几个小空间连接起来成为整体,新的部分用纯白色以及透明玻璃做表面,与旧部分的灰褐暗色调形成对比;对于院落景观的改造,韩文强采用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以玻璃墙隔出的茂林修竹景观带,与灯光相互融合。


曲廊院

如今的“曲廊院”,早已成为一间集合美食、茶和艺术收藏为一体的空间,并连年获得“米其林餐盘奖”,无数人在这里休闲、驻足、参观,它的建筑故事也被更多人知晓。

“当代与传统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两者的结合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 韩文强认为,创新与它的历史环境有着紧密关联,任何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历史是水的源头,未来是水的流向,现在是水经过的地方,所以创新是一个不断向前演进的过程。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充满了各种所谓旧的事物,这是一种混杂状态。我们现在的创新,一方面离不开旧有环境的土壤,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去探寻旧的里面所蕴含的内容,然后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将它转化。

“作为改造建筑师,你面对的每一个旧建筑场地都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写满了各种不同符号的褶皱的复写纸。如何在这张纸上,慎重决定哪些该擦除,哪些该续写?这对设计师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责任。”韩文强说。

“人生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比起建筑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筑如何影响他们的使用者。”法国诗人和哲学家保尔·瓦雷里(Paul Valery)曾在书中写道。

修复旧的、植入新的,使原本的老旧建筑带着特有的厚重感投入新的使用中,这是韩文强改造建筑作品中的一大特点。实际上,尽管定位不尽相同,他的实践项目始终在建立建筑与自然、文化、历史的联系,优化人们的使用感受,塑造有情感、有记忆、有温度的环境。


韩文强告诉记者,一个空间建造的完成就是另一个开始,这个空间期望被人积极地使用,要接受时间的考验。需要包含运营在内的新思路和内容不断输出,才能构成一种吸引人的场域,才能让人们在空间中各得其所,感受到空间设计带来的能量。

在创立建筑营设计工作室时,韩文强曾表述,希望能秉持最初选择做空间设计的初衷,创造一些更美好的环境,给人带来幸福感的空间。

这个朴素的想法,也给韩文强带来了一些荣誉。

2015年,获评美国《建筑实录》全球十佳设计先锋,2017年入选香港Perspective 40 UNDER 40建筑师奖,2018年FA中国青年建筑师奖,2015~2023年“AD100”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精英。

他的作品还获得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亚建协建筑奖、Archdaily全球年度建筑奖、LEAF欧洲杰出建筑奖、美国Architizer "A+Awards"建筑奖、加拿大木结构与建筑设计奖、美国《Hospitality Design》HD Awards年度设计奖、美国《Interior Design》年度最佳设计奖、纽约《Contract》年度室内设计奖、台湾TID室内设计奖、APIDA亚太区室内设计奖、WA中国建筑奖等。

他的作品曾受邀参加国内外多个展览,包括威尼斯建筑双年展、UIA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等。多个设计作品被《Architectural Record》、《建筑学报》、《建筑创作》等学术媒体广泛报道。

这些在业内成绩斐然的作品,也受到了外界的追逐,不少建筑成为了所谓的“网红”打卡地。

对于设计项目的“出圈”,他则表现得十分淡然。他说,我们对“受欢迎”这件事从来不会有特别强烈的诉求,主要是想把每个项目做好,希望通过空间跟人们产生共鸣。

如今,建筑营设计工作室创立已近13年。随着经历的累积,人的想法自然会改变,但韩文强最初始的想法似乎一直延续着。

能够使人保持初心的或许唯有热爱。

“我想从事任何行业都离不开热爱作为动力,也离不开韧性对应生活的磨砺。”他说,人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脚踏实地地把眼前的事做好,一步步往前走。

对 话

韩文强:脚踏实地把当下事做好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韩文强

中国房地产报:作品往往代表着个体的思想与社会化倾诉,设计的祖山木佛博物馆这件作品传达着你怎样的社会化思考?

韩文强:基于佛教的空间原型进行当代转译。通过当代的观念、手法和技术去阐释佛文化深厚的内涵。

中国房地产报:我们了解到这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完成差不多用了3年时间,在这3年间,最困难的是哪个阶段?又是如何解决的?

韩文强:实施的过程是一步一坎,每一个过程都很艰难,不断地面临着选择。这次的佛塔,是要在一个建筑当中构建的建筑,要整合结构、水、电及各种设备,再将塔与既存的大殿空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各个阶段都需要设计师到场去沟通交流,包括要做1:1等比模型、结构如何交接、木质的纹理该是什么样、灯光与佛像如何有一个更好的角度和距离等,都要考虑到。这些都是通过反复的比对跟实验,一步一步推进完成的。

中国房地产报:当木佛博物馆这个项目大功告成时有什么感想?

韩文强:其实没有特别强烈的感想。好比看着一棵树从土地里发芽,然后一点点长成,等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反而没有第一眼看到这棵参天大树时的惊讶感,在发展中发现事物的不足,永远处于思索的状态,追求完美的状态。

中国房地产报:能具体介绍下你最满意的改造作品吗?

韩文强:没法说哪个是最满意的作品,只能说在众多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慢慢有了自己想要做的方向。

记得上学时,正好赶上国内经济形势蓬勃向上的大发展时代,做的多是概念规划、城市大型综合体建筑,很多设计是为了拿地用,设计师在那种社会角色里要做的往往是与资本结合,快速实现利益转换。这可能与我们常规理解的设计美好空间环境、让人享受其中的设计师有所差异。成立工作室后,还是希望能秉持最初选择做空间设计的初衷,创造一些相对美好的环境,给人带来幸福感的空间。这些年,我们的设计实践也相对杂糅,从建筑到改造再到室内设计,甚至到家具都做过一些尝试。

我希望一个空间环境的塑造,能深度的与这里的历史环境、自然场景和人的体验感知紧密结合,创造出更宜人更生动的空间环境。

中国房地产报:在以往的项目改造或设计中没有受到过质疑?

韩文强:质疑肯定是有的,有质疑也很正常,因为设计师是以设计的方式去与社会打交道,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些质疑会促使设计师积极的自我反思。一个设计师的成长绝对不能孤芳自赏,要在不断的沟通协调中获得平衡点,然后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共赢。

中国房地产报:关于建造改造,此前有两种激烈的争锋:勒·杜克先生认为:“保护一栋建筑最好的方式是找到再次使用它的方式之后,尽可能地去完善全新的功能需求,以至于不需要于建筑之中作出更多的改变”;另一些人则认为:当干预是把一个东西变成一个新的,那么建筑当中历史的痕迹、年代的记忆都被遏止掉了,所以约翰·拉斯金说到:“如同期盼人类的起死回生一般,意图通过修复重建来还原一栋建筑曾有的伟大与光辉都是不可能的。”

上述两种观点你更倾向的是?为什么?

韩文强:其实这两个观点是19世纪关于建筑原真性的讨论,它有意义的地方在于把一栋历史建筑的价值分成多个方面:前一种观点更偏重的是历史建筑的现实性价值,也就是它的使用价值、艺术价值等;另一个观点更偏重建筑的过去价值,包括纪念价值、年代价值等。

这场争论到20世纪初的时候,奥地利学者李格尔在《历史建筑价值论》中对它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平衡,一栋旧建筑并不是只有单一价值,里面包含更多影响因子。改造一栋历史建筑,要根据它的特征和相互影响因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去做平衡。

很难说上述两种观点谁对谁错,在实践角度一定会更偏向勒·杜克。勒·杜克是旧建筑改造理论和实践的鼻祖,巴黎圣母院的改造就是他做的。他认为保护一栋旧房子的方式就是改造它,这种改造要将旧房子恢复到它完整的状态,因为旧的可能已经支离破碎、没办法使用了。

作为实践建筑师,对年代价值、历史价值的尊重,以及如何让它呈现在改造建筑中也特别重要。作为改造建筑师,拿到的每一个建筑项目都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写满了各种不同符号的褶皱的复写纸。如何在这张纸上慎重决定哪些该擦除,哪些该续写?这对改造设计师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责任。

中国房地产报:你自身一直遵循着怎样的设计理念?

韩文强:我们追求的是打造人与人能有更好联系、更紧密关系的空间,这种紧密的关系包括身体层面上的触摸、行走、感知;也包括思维层面上的交流等。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青年设计师,你认为身上所传承的历史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

韩文强:我认为,每一辈人有每一辈人的特点。我们上一辈的很多人,尤其一些大师很有批判精神、观点犀利,但我们这一辈可能相对不那么反叛。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赶上了发展的好时期,很多人也在这个过程有了收获,所以可能来不及反叛和质疑。

中国房地产报:未来,你最想做什么样的建筑?为什么?

韩文强:一切能够对人产生吸引力的建筑空间。当然,我们也希望能有多种类型、多种尺度的项目。现在以小尺度的建筑和改造居多,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也想尝试稍微大一点的,比如我上研究生时所做的高层和大型综合体等。

中国房地产报:你对于生活、人生一直坚守的理念是什么?对于未来还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期待?

韩文强:脚踏实地地把眼前的事做好,再一步步往前走。


用微信扫一扫,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热文排行

热门楼盘